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名校,与同为名校的哈佛大学、MIT、耶鲁大学等老牌名校不同的是,从建校那一刻起,就充满了创业精神。创始人利兰•斯坦福的初心是建设一所实用的、能培养有文化有修养的公民并突破传统的新式大学,他说过:“为了获得成功,人必须拥有创造力,如果一个人没有创造力,就无法有所建树。”
1月22日,在海创汇2019年全球合伙人年会成功地在青岛凤凰岛举办后的第二天,面向全球创客开放共享的海创汇在斯坦福大学举行了一场校园创业分享会活动。这是海创汇2019年首场海外校园交流活动,延续了2018年8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业活动的开放、创新精神。作为海尔集团旗下有温度的全球创业者共享的加速器,海创汇不仅将大企业资源开放给广大的中小型创业企业,而且密切关注全球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全流程创业服务。
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张琛女士
在为现场的参会者们介绍海创汇
创业者需要不断学习
这次活动邀请了两位重量级分享嘉宾:智狼科技创始人及CEO李隐波、硅谷知名投资人张璐。
李隐波博士是一位技术型企业家、信号处理和通信专家,在芯片设计及产品开发方面深耕多年,在其15年以上的业界经验中,曾经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华为北京研究所、美国博通等知名机构及企业。智狼科技是他于2015年创立于硅谷的智能硬件公司,该公司因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开创性探索而连续两年获得CES创新大奖,推出的“智狼智家助手”融合五种人机交互模式——语音、机械、触摸、手势、动感——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自由切换,能够连接并控制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音箱等智能家居产品。
图为海创汇美国产业合伙人李隐波先生
在2019年CES展上接受记者采访
张璐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2015年创立 Fusion Fund,现管理上亿美元资本,专注美国新兴技术类初创公司的投资,已投资企业后续融资达数十亿美元。2018年,张璐入选全球创业周Top 30最佳早期投资人,并当选硅谷影响力女性、全美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评选为2018“全球青年领袖”。
左一:张璐女士 左二:李隐波先生
两位嘉宾都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也给在场的大学生出了切合实际的创业建议。在现场,李隐波还为大家展示了智狼科技的产品。在问答环节,两位嘉宾分别就创业理念与商业模式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互动。他们表示:创业者需要不断学习,深挖所在领域,找到市场,而不是跟风,需要批判性思维;创业是辛苦的,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创业,但是无论在哪里,创新都是必要的;对创始人来说,选择能够帮助公司发展的创业伙伴很重要,很多创业公司失败的原因,都是团队跟不上公司发展,所以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留着不合适的团队成员。
美国校园合伙人
活动的主办方代表、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张琛深切感受到了斯坦福校园热烈的创业氛围,不少参会者对海创汇极具差异化的加速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表示希望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带进海创汇进行加速。
活动现场
张琛是斯坦福大学土木环境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她加入的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计划,最初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电子工程和政治学专业一位名叫李东芃的大学生有关。李东芃于2018年创立了一家电动滑板车公司Ionboard,拥有创新技术、年轻的团队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但需要寻求资金支持和渠道资源。2018年6月,他的公司加入海创汇首期尤尼加速营培训,获得创业导师、沃顿商学院教授大卫·贝尔的一对一指导。海创汇还为其对接投资机构,引入海尔集团内外的产业资源。因为认可海创汇的加速模式,李东芃成为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的第一位合伙人。
图为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李东芃在2018年参加
海创汇尤尼加速营与海创汇创业导师大卫.贝尔先生交流
迄今为止,包括张琛和李东芃在内,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已有五位。以张琛为例,她以一己之力整合了StartX(斯坦福大学知名加速器)、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等合作共创方。
2019年,怀着帮助海内外创客精准加速的愿景,依托海尔集团内外的众多优质资源,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还计划在美国常青藤联盟总共布局6所大学,同时在美国排名前50的高校再额外布局20所,诸如哈佛大学、MIT、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圣地亚哥大学、南加州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名校都将出现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的身影。
图为海创汇美国校园合伙人,修之凯在2018年9月份组织了
海创汇全球创客节纽约分会场的活动,与校内创业者及加速器进行了交流
此举的意义在于,将海创汇的资源开放给美国高校的创客,帮助他们的项目加速,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达成海尔集团一直倡导的双赢结果。
“把创业者变成员工”
海尔的变革深受国内外企业界与学界关注,海尔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的“员工创客化”理念,更是对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构成巨大挑战。有“人力资源管理之父”之称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戴维•尤里奇曾问他:“你怎么能够让每一个员工变成创客?”在尤里奇看来,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创业,只能做执行者。张瑞敏的回答是:“我不是要把每一个人变成创客,我要把每一个创业者变成我的员工,我要把全世界的创业者吸引到海尔这个平台上来。”
显然,海创汇的“美国校园合伙人”计划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坚定实践,在美国名校举办的一系列创业分享活动,可以将海尔“人单合一”的先进模式分享给创业者,同时吸引优质创业项目来海创汇这一面向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平台,借助海尔集团背后的庞大资源,互利互惠,激发创业者的无限可能。
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史蒂夫•乔布斯创立苹果时只有21岁,比尔•盖茨创立微软时只有20岁,马克·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时也只有20岁。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当然,大学生创业者都面临各种现实的困难,如经验不足(包括社会经验、管理经验、合作经验)、缺乏资源(包括资金、制造、销售等)、抗压力不够(包括对抗内部和外部的抗压力)。海创汇理解大学生们的 “痛点”,也愿意协调产业上下游资源及各种导师资源,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大学生都是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也是最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人。海创汇在美国知名高校布局,可以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解决找工作难、实习难、创业难的问题,同时帮助国内大企业、创业公司、科技公司解决招人难的问题。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青年创业是海创汇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海创汇合伙人、海外市场和社群总监王瑞璞表示,未来海创汇的校园合伙人也会与我们在美国围绕物联网智慧家庭打造的产业合伙人网络相结合,促进产、学、研产业相结合,搭建中美产业、创业者等群体间的沟通桥梁。海创汇也会将在美国的校园创业合伙人机制复制到加拿大、英国、德国、印度、日本,以及上合成员国、金砖成员国、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各个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产业,连接国内的先关资源,为青年创业做好服务工作。
本质上,海创汇的校园合伙人机制是在共享经济和社群经济指引下打造的高校创业新生态。所谓共享经济,并非简单的“共享单车”式的物品共享,而是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创造增值并且分享增值的过程。而社群经济强调去中心化,个体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行动能力,遵循某种自发规则组成共赢的群体。不久的将来,海创汇也会跟进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上合峰会精神,在上合组织、一带一路、金砖五国等沿线国家通过高校、产业合伙人等机制,做好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一句话:“创业,就来海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