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在2015年被列入美国未来发展战略,同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决定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在医疗行业中,肿瘤是所有大病中最常见、也是用户最想避免的一类。蓝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石科技)瞄准的,就是精准医疗中的肿瘤超早期监测和肿瘤个性化治疗,构建起了肿瘤免疫监测与分析平台。
周强是蓝石科技的CEO,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忙着在香港东路上的研发中心视察装修情况,为7月开业做准备工作。这家研究中心旁边的国丹中医院,也刚刚被收购到蓝石科技旗下,再过几个月,会更名为青岛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周强介绍,现在的肿瘤治疗,主要是靠切除,再配合放疗和化疗。根据医生的经验来决定治疗方案,并在几十种药物里找一种医生凭经验觉得合适的药物配合治疗。然而一种肿瘤,可以细分成好几种病变类型,这时候普通意义上的治疗与用药方案,并不能做到精准地对症下药。简单来说,蓝石科技可以做的,就是通过肿瘤超早期监测和肿瘤个性化治疗方案,用数据说话,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
蓝石科技的研发“武器”已经准备好,但是没有“弹药”和“军师”,武器再强大也无用武之地。项目推广过程中,蓝石科技遇到了包括血液样本的运输与存储、NK细胞库的建立、资金问题等等难题。看到他难处的医疗同行,向他推荐了海创汇,经过充分交互后,蓝石科技入驻海创汇创业孵化平台。海创汇助力周强对接了上海海尔医疗和青岛海尔生物等资源,帮助蓝石科技解决了后续研发资金的问题、冷链运输的问题、细胞存储等问题,也为蓝石科技公司带来了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有了蓝石科技提供的合作资源,海创汇在医疗行业的社群也有了进步一扩展。
“海尔是开放的平台,对大学的科研成果来说,是一个可以市场化的机会。科研有雄厚的团队,海尔有强大的运营管理体系和配套资源,所以这样双方可以走得远。”与海尔联合作战后,周强的信心更强大了,接下来的目标很明确,7月份正式投入市场后,在2017年达到盈亏平衡,把之前投入科研的资金成本收回,到2019年,实现营业计划20亿,利润3亿。
“达到这个目标没难度。”周强很有信心,文章开头提到,即将更名为青岛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是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下属的医联体达成合作,融合体检、筛查和精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预防医疗与康复医疗服务。
目前,蓝石科技的项目估值达6亿,肿瘤免疫监测与分析平台项目已入选青岛市“人才特区”计划,近期也正在准备参加青岛市创业创新大赛。在精准医疗这片蓝海里,蓝石科技正朝着自己的航向,与海尔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