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器平台

政策周报|北京组织开展第三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上海印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023-10-25

政策速览

北京:组织开展 2023 年度第三批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

上海:1. 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 年)》;2.组织开展 2023 本市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揭榜挂帅”。

北京

政策名称: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第三批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3年10月20日

重点支持领域:

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企业技术中心新创建工作重点支持领域如下:

(一)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

(二)“北京智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

(三)“北京服务”四个创新链接产业: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业、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

(四)未来前沿产业: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碳减排与碳中和领域、前沿新材料领域、量子信息领域、光电子领域、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

基本条件:

本批创建拟面向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我市重点发展的前沿产业领域中的机器人重点企业,放宽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要求至不少于1亿。

上海

政策名称:关于印发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主要目标:

到 2026 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支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以 5G-A 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5G-A 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支持“双循环”内连外通的国际网络枢纽节点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兆城市行列。

——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建 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大设施集群,面向第六代移动通信(6G)、芯片制造与数字孪生、AI+生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全面建成泛在融合的超大规模城市智能终端设施体系。支撑数字孪生的物联感知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治理、生活基础设施成效显著,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面向城市数字生活新图景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主要任务:

(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1.推动 5G 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向“双万兆”探索演进。2.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3.打造连通内外的国际网络枢纽设施。4.建设深度覆盖特色园区的工业互联网。5.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网络安全防护设施。

(二)建设云网协同的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6.构建城市级高速全光算力环网。7.打造超大规模自主可控智能算力基础设施。8.建设普惠型城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9.打造城市多层次商用智能算力集群。

(三)建设数智融合的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10.率先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11.构建多语种语料库和高质量行业数据集。12.建设浦江数链及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13.打造公共数据资源库和授权运营平台。14.构建城市数字孪生和元宇宙基础设施。

(四)打造开放赋能的高能级创新基础设施:15.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16.加快建设新一代光源预研装置。17.前瞻布局 6G 技术研发试验设施。18.打造芯片制造全流程数字孪生仿真验证平台。19.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赋能平台体系。20.布局智能机器人创新基础设施。

(五)打造便捷智敏的高效能终端基础设施:21.建设泛在智能的城市感知设施。22.建设智能汽车支撑服务设施。23.打造“海空”交通枢纽智慧升级版。24.构建一体化智慧冷链物流体系。25.建立灵活共享的智能用能设施网络。26.布局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应用体系。27.创建线下线上融合的新一代智慧校园。28.打造先进普惠的智慧医疗服务设施。29.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30.建设高品质生活共享的智慧生活设施。

政策名称:关于组织开展2023本市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 “揭榜挂帅”的通知

时间:2023年10月20日

工作目标:

遴选和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优、应用效果好、复制推广性强的元宇宙标杆应用场景项目,进一步汇聚应用场景生态凝聚力,加快培育元宇宙新赛道,引导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全球领先的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全面赋能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征集范围:

重点征集结合人工智能、扩展现实、数字孪生、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等创新技术,面向以下四大领域的本市元宇宙领域在建重大应用场景。主要赛道方向为:

(一)工业领域:

元宇宙+产线;元宇宙+工厂;元宇宙+工业园区。

(二)文旅领域:

元宇宙+数字文化;元宇宙+智慧旅游;元宇宙+在线演艺;元宇宙+数字艺术品;元宇宙+内容创作。

(三)医疗领域:

元宇宙+医疗数字人;元宇宙+远程医疗;元宇宙+临床诊疗;元宇宙+健康管理;元宇宙+医学教育;元宇宙+智慧医院;元宇宙+公共卫生;元宇宙+其他方向,包括数字中医、数字医学、数字疗法、精准医疗等医疗场景。

(四)教育领域:

元宇宙+直播教学;元宇宙+虚拟智慧课堂;元宇宙+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元宇宙+虚拟仿真实训;元宇宙+学情评价。

广东

政策名称: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3年10月17日

工作目标:

到 2027 年,累计培育超 2000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20000 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 150 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力争专精特新企业总体研发占比达到 5%左右,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比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 100%;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品牌持续提升;累计培育 15 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 100 个以上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 家左右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主要任务:

1.强化梯度培育机制。为夯实培育基础,进一步健全逐级后备、逐级递进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2.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在重点研发项目、研发创新平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

3.促进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或行业第三方工业服务平台型企业牵头,统筹专精特新“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需求,研发推广行业技术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4.促进绿色化发展。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服务机构开发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等方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化发展。

5.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分别从质量帮扶、标准奖励、品牌培育服务三个方面发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能力。

6. 畅通资金融通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专属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抵质押条件,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深化与各大交易所合作,引导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

7.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大省先进制造业、人才等专项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大综合支持力度。专精特新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新建项目同等享受各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

8.强化人才支撑。从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两方面着力,鼓励各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专项引才计划、支持“小巨人”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和申报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支持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9.灵活解决土地需求。从开通用地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灵活供地、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地纳入省级先进制造业用地指标保障范围、鼓励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特色产业园、规范产业用房租赁市场等方面,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用地保障力度。

10.助力市场开拓。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支持参加大型展会活动、创新经贸对接活动、提供通关便捷服务等方面发力,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市场开拓。

11.强化服务支持。加大用电用能保障和税收服务力度,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优化“粤企政策通”平台建设,开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强化诉求响应服务等方面,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