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器平台

新周期的思考-以数智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柔韧性

2022-11-02

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支撑。中小创企势必要锚定这一变革发展的新航向,实现加速腾飞。

10月26日,一场聚焦工业互联网的盛会——2022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海创汇·第六届全球创业创新生态峰会再启,会上邀约中国工程院院士、投资人代表、行业专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聚焦工业互联网奉上主旨论坛和主题演讲,为工业互联网赋能生态的构建打响“信号枪”。

新周期的思考

以数智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柔韧性

会上,华盖资本科技产业基金合伙人周家乐围绕“新周期的思考以数智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柔韧性”主题,从如何理解时代发展新周期、新的周期下如何解读产业链升级、数字化转型以及创业者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三个方面奉上演讲。

如何理解时代发展新周期?

从量到质的新周期,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GDP增长带来的好处,是什么驱动我们的经济往上走出一条那么漂亮的指数级的曲线?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点:钱、人、技术。归结来说,我们靠投钱、加人和现成的技术走出了漂亮的发展曲线,但这三点行至今天都面临了一定的新难题。

第一,钱的方面。我们的资金从哪里来?拉动经济要投入资金,但今天资金的成本越来越高,单靠投钱来推动经济并不足够。

第二,人口红利。从1978年到2013年,国内每年平均增长1300多万劳动力,据统计数据来看,每增长两个点的就业人口,GDP增速会相对应增加百分之二。但到2013年时,人口红利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人口增长开始放缓,直到今天,我们不能再靠人口红利来推动经济。

第三,技术方面。从发展曲线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用现成的技术引进,以马上开工马上做的状态运转,经济增长也是显著的。但在未来发展的新阶段中,通过应用现成的技术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世界领领先,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要有新的技术突破。

我们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是怎么来的?这是通过投钱、加人、用现成的科技,做出低成本的产品,卖向全世界,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我们的出口再进一步提速,中国成为货真价实的世界工厂。

再看当下,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环境比较困难?现在的周期又会持续多久?过去的创业逻辑主要聚焦在“量”,以从前的逻辑看,那些能够搞到钱、能召集人的往往就能快速的发展起来,技术用现成的并不需要在技术端做太多的投入,但当下我们的资金成本变高、劳动人口减少、技术用得七七八八,旧的逻辑和眼光不再适用,要用新的发展逻辑,聚焦在“质”的逻辑。

时代变化之下,有两个好处可以把握:其一来自内部资源的释放。当下,国家在很多的领域是全球领先的,但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不高,很多资源可能集中在一些较大型企业手上,而今年5月份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为拥有资源的大企业提供释放资源的动力,促进大企业与创新型企业之间的结合,提供了更多企业发展新方向。其二来自技术壁垒的突破。从前的市场主要是海外出口市场,现在内需慢慢起来,为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同时我们的人口素质受教育程度大大提升,为技术的攻坚提供人才,扩大的市场与更多的技术人才将会为突破技术壁垒提供动力。

新周期下我们如何解读

产业链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如何把握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我十分认可“数智化转型是我们产业的再工业化”这个说法,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数智化转型主要分三部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供应链和产业基本是通过分工合作联合,我的成品是你的原材料,你的成品是另外一个人的原材料,我们一步一步传下去,就是供应体系,即有分工才有供应链。再看产业互联网,用互联网话术来说是“交付”和“流量”,需求是“流量”,供应是“交付”。从多角度,多维度完成流量与交付的匹配,是宏观视角下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我们面临的流量需求变化主要来自于信息成本的差异快速消减。当下,不管你在青岛、上海、或者美国、巴西、甚至印度、巴基斯坦等等全球各地能够得到的信息速度和成本相差不大,从而催生的消费欲望也基本相似。可是能够满足这个消费欲的能力却有差异,这差异来自于可支配收入、生活成本的不同。差异之下,用户的需求会向着哪里变化?自然是向着迅速寻找替代品的方向变化,例如,一件两千块钱的衣服价格太高消费不起,有没有可能找出一件感觉差不多的一两百块钱的平替?甚至是价格更低的代替品,直到用户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下,需求日渐分散,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大需求、小需求混在一块儿,生产方如何应对这些需求?

答案是对供应链升级改造。我们利用数智化概念提高供应链柔韧性,在大产能里面分拆出一些小产能,而同时间有能力把很多小产能组织起来,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与生产能力,调节大小产能,以求应对没有规律、混作一团的需求,这就是数智化能为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好处之一。因而,我们投资的企业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有场景、做产业,深度的应用数智化工具,成为他们的竞争壁垒;另一类有科技能力且对产业具备深刻了解,能将科技应用于产业中,协助产业解决真实的商业问题。

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重点来看两个进程:

第一个进程从科技角度来看,数智化的发展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每个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不一样,大企业可能是需要自己的ERP,定制的SMS等等,小企业也需要轻量级的数字化工具。数字化是让企业有高效应用数据有的能力,这是基于能够可靠且及时的收集数据,并加以结构化使用。基于数字化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把产业的经验与技术融入生产系统之中,智能化就有可能实现,这就是数智化的发展流程。

第二个进程从产业角度去看是供应链的升级转型,分为企业内联、外联和产业互联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的联合;第二层次是跳出自己的四面墙,联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群;第三个层次是产业集群的构建,将产业里不同的板块联合到一起。这三个层次都需要对应的数字化平台和工具的加持。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将服务数字化,将结果数据化,将过程透明化,将管理智能化,从企业内的个体延伸到产业以外是数智化进程很好的案例。

归根结底,供应链数智化的发展是为了产生一个结果——利用数字化把整体的生产成本、交付成本降下来。

  1. 创业者需要注意的一些重点:

第一,项目所在行业的前景。创业者要考虑自己所在的产业有没有结构性的变化,如果所在的产业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新机会的产生,而这个变化是基于政策演变、技术创新还是客户需求,这需要创业者有深刻的洞见。

第二,项目的定位。考虑项目自身定位是什么?面对怎样的市场?行业天花板是什么样的?有的产业听起来很大,例如物流是万亿的市场,但这大市场跟项目本身有关的又有多少?项目真正站在市场上的什么位置?

第三,项目的价值。对于项目来说,能够解决行业真正的痛点十分关键,而痛点的把握不要从单一链条考虑,是要考虑项目解决痛点的打法是单点突破还是从整个链条切入。

第四,项目的结构。从前我们的项目依靠投钱加人,但当下融资市场不太好,人也不好招,项目的科技能力能否帮助客户摆脱投钱加人的问题?能否帮助自身摆脱投钱加人的困局? 

第五,项目的外部环境。项目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国家的发展大局,当下国家倡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项目能不能赋能并解决产业内部大中小企业碰撞的问题很重要,如果能解决产业链上堵链、缺链、断链的问题,项目将会很有价值。